当进口货物被海关扣查时,企业需冷静应对,遵循合规流程以减少损失。以下是具体处理步骤、常见原因及预防建议:

一、海关扣查的常见原因
单证不符
合同、发票、装箱单与实际货物不一致(如品名、数量、价格);
缺少必要单证(如原产地证、3C认证、卫生证书)。
货物问题
涉嫌侵权(如假冒品牌、专利纠纷);
属于禁限类(如濒危物种、管制化学品);
存在安全隐患(如危险品未申报、食品无中文标签)。
申报异常
低报价格(涉嫌偷逃关税);
归类错误(导致税率差异);
贸易方式申报错误(如一般贸易误报为跨境电商)。
随机抽查
海关根据风险评估系统随机抽检货物。
二、扣查后的处理步骤
1. 配合海关查验
现场配合:提供查验所需工具(如开箱设备)、单证及人员协助;
记录查验过程:拍照或录像留存证据(避免后续争议)。
案例:某企业进口一批电子产品,因包装密封被海关要求开箱查验。企业主动提供拆箱工具,并全程配合,查验时间缩短至2小时。
2. 补充或修正单证
单证缺失:立即联系国外发货人补发(如原产地证、质检报告);
单证错误:向海关提交书面更正申请(如合同金额修正)。
提示:单证修正需加盖公章,并注明“与原件一致”,避免被认定为伪造。
3. 申请样品送检(如需)
适用场景:货物成分、规格存疑(如化工品、食品);
流程:填写《海关抽样送检申请表》,支付检测费(约500-3000元/项);
时间:检测周期通常为5-15个工作日。
案例:某企业进口一批涂料,因成分标注不清被扣查。申请送检后,检测结果显示符合国标,海关放行。
4. 缴纳担保金(紧急提货)
适用场景:货物易变质(如生鲜)、需紧急生产;
金额:通常为税款或罚款的100%-150%;
流程:向海关提交《担保金申请书》,通过银行或保险公司出具保函;
退还:案件结案后,凭结案证明退还担保金。
提示:担保金仅适用于“暂扣”货物,若被认定为“没收”,则不予退还。
5. 申请行政复议或诉讼
适用场景:对海关处罚决定有异议;
流程:
自收到决定书之日起60日内申请行政复议(向上一级海关);
对复议结果不服的,15日内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。
案例:某企业因归类错误被补征税款,申请行政复议后,海关重新认定商品编码,减少税款10万元。
三、扣查期间的费用承担
长期扣查可能导致仓储费激增,建议优先通过补充单证或担保金提货。
四、预防扣查的措施
单证预审
委托报关代理提前审核单证一致性;
使用“海关预归类系统”确认商品编码。
合规申报
避免“低价申报”“模糊品名”等操作;
特殊货物(如食品、机电产品)提前办理许可证件。
选择可靠供应链
确认国外发货人资质(如是否列入“黑名单”);
避免通过不明渠道进口货物。
购买关税保险
覆盖因扣查导致的额外费用(如仓储费、滞报金)。
五、典型案例分析
案例1:单证不全导致扣查
问题:某企业进口一批服装,未提供原产地证,被海关扣查;
处理:联系国外发货人补发原产地证,并提交书面说明;
结果:海关认定符合RCEP原产地规则,减免关税5万元。
案例2:低报价格被处罚
问题:某企业将进口设备申报为“零件”,偷逃税款20万元;
处理:海关补征税款,并处罚款10万元;
教训:合规申报成本远低于处罚风险。
总结
进口货物被扣查时,企业应:
立即配合:提供查验所需资料,避免扩大损失;
分析原因:区分是“单证问题”还是“货物问题”;
专业应对:委托报关代理或律师处理复杂案件;
长期预防:建立合规流程,降低扣查风险。